蚕的生活史

六年级作文 1057字 1758次阅读 收藏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蚕的生活史
     桑蚕属完全变态昆虫,在一个世代中须经过卵、幼虫(蚕)、蛹、成虫四个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。大约需要20~28天的时间。   
蚕以卵繁殖。蚕卵一般为椭圆形、略扁平、一端稍尖。在卵的表面有卵窝,卵窝一般为椭圆形,若为三角形,则是死卵。蚕卵的卵色,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,经1-2d变为淡赤豆色,再经3-4d后转为固有色(或为灰绿色,或为紫褐色等)。卵壳的表面遍布呈多角形的网状花纹,称卵纹,其大小形状和多角形的数目因品种及卵壳部位而不同。卵的稍尖的一端(前极)有卵孔,是精子进入卵内的孔道。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,渐次发育成蚁蚕。
蚕(幼虫期)
刚从卵内孵出的幼虫,一般黑色,也有褐色的,形态像蚂蚁,故称蚁蚕。蚁蚕食桑后吸取各种营养物质,迅速生长,体色逐渐变淡而呈青白色。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时,必须脱去旧皮换上新皮,才能继续生长,此称“蜕皮”。在蜕皮期间幼虫不食不动,俗称“眠”。刚蜕皮的幼虫,称起蚕。眠是划分龄期的界限。蚁蚕食桑后至第1眠称1龄蚕,第1眠至第2眠称2龄蚕,第2眠至第3眠称3龄蚕,第3眠至第4眠称4龄蚕,第4眠后称5龄蚕。通常1~3龄的蚕称小蚕,4~5龄的蚕称大蚕。幼虫发育到最后1龄的末期,逐渐停止食桑,蚕体收缩而稍呈透明,称熟蚕。熟蚕开始吐丝结茧,结茧完毕后,在茧内蜕皮化蛹。
 
蚕上蔟后经4d左右化蛹,蚕蛹蛹体呈纺缍形,分头、胸、腹三个体段,头部很小,在其腹面长有一对复眼。复眠在初化蛹时无色、后变褐色,近化蛾时变成黑色,根据眼色变化,大致可预测化蛾时期。雌蛹和雄蛹在腹部有较明显的区别。雌蛹腹部大而末端钝,在第8腹节腹面的正中线上有一条纵线,与该环节腹面的前后缘形成略呈“X”状的线缝。肛门在第9腹节的腹面。雄蛹腹部小而末端尖,在第9腹节腹面的中央有一个褐色小点、肛门在小点后方。蚕刚化蛹时,蛹色淡黄,蛹体嫩软,随蛹龄推进逐步变为黄色、黄褐色和褐色、蛹皮也渐趋硬化。蛹期经过约12-15d,待蛹体再度受柔,蛹皮适度起皱呈土褐色,则已接近发蛾。蚕蛹富含营养,可作食品或饲料,也可提炼蛹油和蛹蛋白作化工或医药原料。
成虫 
成虫不从外界取食,外形呈蝴蝶状,但翅膀已失去飞翔能力,只会振动。雌蛾体大,爬动慢,振超频率低;雄蛾体小,爬动较快,振翅频率高。成虫具有发达的生殖器官,交配产卵后,约经一个星期左右自然死亡。蚕种繁育中,雄蛾待交尾制种结束后废弃;雌蛾待产卵结束后按规定装入蛾盒,送交进行母蛾微粒子检验。 友情提示:请不要抄作文用去交作业。你可以学习、借鉴,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。觉得写的好的可以给个赞哦
14个赞